黑粉虫
幼虫体长约6毫米,有一个独特的亮亮的黑色头部,经常以霉菌为食。
黑粉虫属于鞘翅目拟步行科昆虫,全身颜色呈黑褐色,是一种危害仓贮粮食的害虫。但黑粉虫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为全面,特别是胱氨酸的含量是黄粉虫的15.6倍,而胱氨酸是节肢动物蜕皮时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,是蝎子、蜈蚣、蛤蚧、林蛙、蟾蜍、穿山甲等食虫特种动物的首选天然营养饲料。
黑粉虫又称“伪步行虫”、“大黑粉虫”。是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的一种仓库害虫。...危害潮湿粮食、油料、谷粉、羽毛、干鱼、干肉等,并能食虫尸、鼠粪、食性非常复杂,主要为腐食性、多发生在潮湿而开始腐败的粮食及粮脚内,干燥纯净粮食内很少发生。

实践证明,蝎子长期适量饲喂黑粉虫可满足不同龄蝎子蜕皮时对营养的需要,同时黑粉虫也是蜈蚣、蛤蚧、林蛙、蟾蜍、穿山甲等食虫特种动物的首选天然饲料。
野生黑粉虫的幼虫和成虫白天大多隐藏在室内外的垃圾或粪堆里,只有夜间才爬到表面觅食。黑粉虫的成虫不善飞翔。但爬行迅速,一旦遇有动静就会马上钻到物体的深处。黑粉虫属于杂食性昆虫,成虫体色为暗黑色,鞘翅上无金属光泽,触角末节长度小于宽度,第三节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二两节之和,幼虫呈长圆筒状。收集黑粉虫的时间可在每年的5~8月份。
1、黑粉虫对温度的要求
黑粉虫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9月上旬,平均温度为25℃时才能正常觅食繁殖,发育繁殖周期需要200天以上。幼虫大约需要90多天14次蜕皮才能化蛹,蛹经15天左右羽化成成虫。成虫期为90天左右,成虫约经15天左右开始繁殖,交配产卵,每只雌虫产卵约400粒左右,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,卵再经过15天孵化成幼虫。幼虫期较长,约需180天左右,黑粉虫为恒温动物,虫体温度比外界高10度,饲养时温度应控制在25℃~30℃之间,过高容易死亡,过低生长缓慢。
2、黑粉虫对湿度和饲料的要求
黑粉虫不耐干燥,喜欢生活在空气相对湿度为60%~70%之间。黑粉虫对各种食物的利用率有所不同,它以玉米和土面粉为主,且消化率较高,占70 %以上,而对含粗纤维较多的麦麸、花生饼则消化率很低,占30%左右。然而黑粉虫的增长效率并不与消化率成正比,增长率高低的原因主要取决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。为了使黑粉虫增长率提高且成本低廉,以混合饲料最为理想。另外黑粉虫因不耐干燥,还应在其栖息场所投喂10~20厘米厚的菜叶、桑叶、槐叶、梧桐叶等。
